Tuesday, July 11, 2006

認識佛教


願以此公德,庄严佛净土,
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,
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
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


前言
什麼是佛法?
什麼是「佛」?什麼是「法」?什麼是「佛法」?「佛法非宗教,非哲學,而為今世所必需。」在修學佛法之前,一定要對於佛法有正確的認識。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了,即使費了許多的時間修學,到後來得不到結果,這就非常可惜!因此,我們先把【什麼是佛法】,給諸位同修作最簡單扼要的一個會報。

什麼是佛教?
佛教究竟是什麼呢?佛教真的是教育嗎?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【佛教】是佛陀的教育,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。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,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。時間上,它講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空間上,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。所以它是教學、是教育、不是宗教;它是智慧、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。

現代的變體佛教
傳統的佛教、宗教的佛教、學術的佛教、邪門外道的佛教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:目前這個世界上,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,同時出現在世間,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。

佛陀教育的目標
﹝ 一 ﹞佛教的學位制度 阿羅漢/菩薩/佛阿羅漢好比是學士,菩薩好比是碩士,佛好比是博士。可以將它分為三個階段說明:第一、是【正覺】。第二、是【正等正覺】。第三、是【無上正等正覺】。
﹝ 二 ﹞ 佛教的教學目標 破除迷信,啟發真正的智慧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【迷信】。

五、佛陀教育之入門﹝地藏經﹞
大乘佛法啟蒙的經典就是地藏經 ﹝一﹞大圓滿 大圓滿/大慈悲/大智慧/大般若/大三昧/大吉祥/大福德/大功德/大皈依/大讚歎世間人每天辛苦、努力的工作,為的是什麼?
﹝二﹞大乘圓滿法地藏/觀音/文殊/普賢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,是以四大菩薩作代表。用四大菩薩來代表整個的佛法。從地藏學孝敬,進而學習觀音的大慈、文殊的大智、普賢的大願大行。
六、佛法修學五大科目

佛法共同的基礎是我們修行基礎的基礎。

﹝一﹞三福—佛法共同的基礎是我們修行基礎的基礎。

1人天福—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」能夠做到此四條,這才能算是世間的善人。

2二乘福—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 」
三皈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皈依佛、覺而不迷。皈依法、正而不邪。皈依僧、淨而不染。佛法的實行就是戒律。持戒,最重要的是守住戒律的精神、原理—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。對人要「眾善奉行」,對自己要「諸惡莫做」。威儀是禮貌、禮節、就是日常生活中,處世、待人、接物應該遵守的規矩。

3大乘福—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
發菩提心—四弘誓願就是發菩提心具體的實踐深信因果—深信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讀誦大乘—讀經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訓。經裏的一切教訓,我們都要確實做到,讀經就有真實利益了。勸進行者—要勸別人學佛、要幫助別人精進,這就是菩薩。

﹝ 二 ﹞六和敬—見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、利和同均
六和敬—是大眾共修的戒條。道場裏,六和敬一條都不能少。見和同解—就是建立共識。在一個團體裏,我們對於修學的理論和方法,一定要有共同的見解,這是大眾共修的基礎。戒和同修—遵守規矩。寺院「常住公約」,道場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。身和同住—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修。道場的建立是成就每一個共修的份子。口和無諍—這是說大家住在一起沒有諍論,真正能夠用功向道。意和同悅—這就是平常講的「法喜充滿 」,真正學佛人無論遇到善人或是惡人,順境或逆境,無一不視為是幫助自己消業障、增福慧的助緣,內心喜悅油然而生。利和同均—凡是居住在道場的,不論是什麼身份,在物質享受上決定平等。

﹝三﹞三學—戒、定、慧
戒學—對治惡業
定學—對治散亂
慧學—對治愚癡

﹝四﹞六度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
布施—「財布施」得財富;
「法布施」得聰明智慧;
「無畏布施」得健康長壽。
在日常生活中,念念為別人,不為自己,就是布施,就是供養。持戒—就是守法。世出世間一切事物,無論大小,都有它的法則,一定要循著法則,才能夠做得圓滿,快速。
忍辱—就是忍耐,無論做什麼事情,都要有耐心。沒有忍耐,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。
精進—精是專精,進是進步。世間法如此,佛法也是如此。在無量法門當中,必須是「一門深入」,才能夠成就。
禪定—整個佛法修學的樞紐在「定」。「禪」是外不著相,「定」是內不動心。我們日常生活中,心中有主宰,這一生當中,自己有一個方向、有一個目標,絕對不會被環境左右、動搖,這就是定。
般若—「外要離相,內要不動心」。對一切境界不要起心動念,我們的真心就恢復。對宇宙之間一切事物的看法,就跟如來一模一樣。那時候的知見,就是佛知、佛見、正知、正見,就是般若智慧。

﹝五﹞十願—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、廣修供養、懺悔業障、隨喜功德、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、常隨佛學、恆順眾生、普皆回向。
十願—六波羅蜜的提升,心量廣大如虛空法界
「禮敬諸佛」—把我們對佛的那種恭敬心,轉而對一切眾生。對人,對物要平等的恭敬,就是普賢菩薩的大行。
「稱讚如來」—從相上來講,不分善惡、邪正,一律要恭敬。「稱讚如來」是從性上講的。善的,我們稱讚他;不是善的,我們不稱讚他,恭敬而不稱讚,差別就在這裏。
「廣修供養」—普賢行的特色,就是心量是無比的廣大。他的供養,一供一切供,供一尊佛就是供一切諸佛。不是單指己經成佛的這些諸佛;是情與無情全部包括在其中。
「懺悔業障」—「妄想」就是所知障的根;「執著」是煩惱障的根。佛法的修學,無量的法門方法、手段無非是要把我們妄想、執著打掉,一旦破二障就見佛性。所有一切修學法,都是懺悔業障。
「隨喜功德」—是對治嫉妒心。嫉妒心對於修學是很大的障礙。普賢菩薩教我們要修「隨喜功德」。隨喜的時候,不僅是不嫉妒,還要發心成就,並且盡心盡力幫人,才是真正隨喜。
「請轉法輪」—我們佛弟子,受佛的教育,得到真實的利益,要念念不忘報恩。要把佛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聞到正法,依照佛法修學,早日圓成佛道的心願實現。所以真正報佛恩就是請轉法輪。就是禮請法師大德講經說法 弘法利生。
「請佛住世」—就是請好老師常住,天天教導我們 ,接受長期的薰陶,才能夠得到成就。
「常隨佛學」—以佛為修學榜樣、學習的典範
「恆順眾生」—面對世界一切有情眾生,一定要順。學佛是盡大孝,順眾生;在恆順當中觀察機緣,誘導眾生斷惡修善,助他破迷開悟。
「普皆回向」—把我們自己所修、所學的功德,全部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、 回向菩提、回向實際,把自己的心量拓開

佛法的修學次第
﹝一﹞信解行證前面是佛法修學的依據,以及行門綱領的介紹,現在再談談佛法教學的善巧。【善巧】:是指方法非常的好、非常的巧妙,如果我們不知道,就很難學到佛法真實的大利。佛法修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,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所講的:【信、解、行、證】。把自己所信,所解,所行的,在日常生活當中,統統用得著,統統融合了,這就是「證」
﹝二﹞戒定慧齊修學佛從念一部經下手。念經就是戒、定、慧三學一次完成。是修行的基礎,是修行的根本。

八. 佛法的教學藝術
我們從經典,音樂,雕塑,佛像,建築,供具,以及其他種種,只要捎微留意,都能夠發覺這些完善的教學。
佛教寺院的體系好像學校和博物館的結合體。佛教所有的一切藝術,都具有高度的教學藝術。以佛菩薩的造像而言,有很多人看到佛教這麼多的神像,便以為這是低級宗教、是泛神教;人家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;唯一的真神。他不知道、也不了解佛教所供養的諸佛菩薩不是神,是代表法門的。世間有無量無邊的事、無量無邊的理,用一個形像、一種方法是無法完全表達的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